找到相关内容1115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僧史所载中国沙门坚守淫戒的一些实例

    。年将二十,方得出家,住建福寺。(宋孝  武帝)大明中(约四六○),有一男子,诡期抱梁,  欲规不逊。(智)胜克意渊深,操持壁立,正式告众  ,众录付官。守戒清净,如护明珠。(齐武帝)永明  十年(...

    曹仕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405871703.html
  • 五代后周人口和寺庙关系研究

    伏曦太昊陵(淮阳)   61,太清宫(河南鹿邑)   62,开化寺(山西省高平)   63,龙泉禅院(大周泽州阳城县)   64,普救寺(山西蒲州明珠,郭威召寺中僧人讨问良策,僧曰:“将军若发善心,城即...沁阳)   60,伏曦太昊陵(淮阳)   61,太清宫(河南鹿邑)   62,开化寺(山西省高平)   63,龙泉禅院(大周泽州阳城县)   64,普救寺(山西蒲州明珠,郭威召寺中僧人讨问良策,僧曰:...

    柴树青 柴千军 柴有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405971705.html
  • 洞山禅师生平及禅法思想的价值

    欢喜则不无,如粪扫堆头,拾得一颗明珠。”   在云岩座下参学了一段时间之后,一日,良价禅师辞别云岩禅师。   云岩问:“甚么处去?”   良价曰:“虽离和尚,未卜所上。”   云岩问:“莫湖南去?” ...

    如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2273505.html
  • 略论太武帝灭佛

    相适应,也失去其应有的社会价值,必被社会所淘汰。  结 语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佛教犹如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光芒四射,不唯有益于个人的解脱,更有益于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因此倍受世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3773530.html
  • 包容,和谐,快乐

    ,广十二里,扫洒清净。有明珠柱,皆高十里,其光照耀,昼夜无异,灯烛之明,不复为用。时世安乐,无有怨贼劫窃之患。城邑聚落,无闭户者,亦无哀恼,无水火刀兵及诸饥馑毒害之难。人常慈心,恭敬和顺,调伏诸根,...

    潘建国

    |包容,和谐,快乐|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9550174011.html
  • 《中观精要》意趣蠡测——佛学大师更敦群培精神境界发凡

    只有急起直追,及时补上更敦群培的研究这一课,才能为汉藏佛教之间的相互砥砺,促进同为佛陀宏伟佛学建构中的两颗璀璨明珠的汉传与藏传佛教的更深入交流互动、交相辉映,奠定扎实的基础。   如说《西藏欲经》已...

    金易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575274924.html
  • 山东省北朝观世音和弥勒造像考

    五百岁尔乃行嫁……。”⑿人常善心,恭敬和顺,并且年年五谷丰登,树上生衣,随意取用,山喷香气,地涌甜泉,明珠宝柱,照耀通明。   佛经吹嘘的兜率天和弥勒佛国如此光明美满,使得广大信徒们对弥勒特别崇拜。...

    刘凤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16525077009.html
  • 华严宗的思想及其教判

    说明「喻」为主。万法相即相入,重重无尽。「因陀罗网」无数明珠,互照互映,圆融无碍。如「两镜互照,传耀相泻」,这是「无尽性」原理。   *8托事显法生解门:此门以说明「智」为主。事事无碍,极其幽邃。...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5593478958.html
  • 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宗教消费

    葛洪按其作用排了一个队:仙药之上者丹砂,次则黄金,次则白银,次则诸芝,次则五玉,次则云母,次则明珠,次则雄黄,……以下依次还有很多,不一一例举。   仙药之上者为何推丹砂呢?葛洪作了一个解释:“老子之...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11245379051.html
  • 雍正及其编著的佛教典籍

    空,恣猖狂而不返, 岂非一妄在心,恒沙生灭,能不造生死业,断菩提根?   其下者,见得个昭昭灵灵,便谓是无位真人,面门出入,杨眉瞬目,竖指擎拳,作识神之活计,张日下之孤灯, 宝鱼目为明珠, 觅...

    史原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5241279275.html